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详细页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集团新闻

茅台:咱们工人有力量!

发布时间:2022年09月23日   来源: 融媒体中心 作者:朱书军    

分享至:
打印

  秋空的蓝,仿佛被晨露和秋风洗过,分外洁净通透。清晨,新酒检评员佘荣瑞与往常一样,准备着当天的第一轮新酒品评工作。

  

佘荣瑞检评新酒

  2022年贵州省第六届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,佘荣瑞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,品酒台前,他难掩激动心情,“茅台为我们搭建了成长成才的舞台,人人都能在竞技中绽放光彩,技能竞赛便是茅台抓严抓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生动实践。”

  搭建平台“提技能”,助力成才“畅渠道”,全员创新“聚合力”……在茅台,随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不断走深走实,一支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的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正阔步走在高质强业新征程上。

搭建平台“提技能”

  “摊晾过程中如何控制温度?”“管窖的要求有哪些?”“窖内发酵时间的要求是什么?”参加2022年贵州省第六届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前,制酒三十车间19班酒师张德伦作为参赛选手每天都会在手机上“刷题”。

  

张德伦进行润粮操作

  针对制酒参赛项目特性,茅台充分运用互联网平台,开发了集白酒酿造、微生物、生产工艺等知识于一体的专业题库和课件,组织参赛员工线上学习和竞赛,不断丰富白酒酿造理论知识。

  “线上竞赛每天设置500道题,可以随机抽选版块进行作答,并在当天进行抽查考核。这种形式很新颖,不仅能学知识、提技能,而且通过手机就能参与其中。”竞赛海选环节张德伦取得优异成绩,与线上竞赛的“实力加持”密不可分。

  无疑,线上竞赛是丰富理论知识的有效抓手,而线下竞技亦是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最直接的方式。今年以来,“岗位大练兵,技能大比武”劳动竞赛、冷却水循环系统操作技能大比武、制酒制曲“精细操作”劳动竞赛、制酒上甑摘酒劳动竞赛等各类竞赛在茅台遍地开花,极大提升了员工学技术、比技能、练本领的积极性,有效提升了产业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。

  功夫不负有心人,在2022年贵州省第六届白酒行业职工职业技能大赛的竞技场上,茅台36名员工分别在白酒酿造(上甑摘酒)、白酒品评、白酒勾调、白酒制曲四个项目比赛中喜获佳绩。

  “每一次竞赛都是一次成长和洗礼。”

  “沉淀下来,认真做事,用技能去成就梦想,总有机会绽放光芒。”

  “竞赛中锻炼出来的技术技能、平稳心态和学习能力,将是我今后成长道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。”

  ……

  参赛选手们纷纷表示,在高规格比赛中与行业优秀技能人才竞技比拼,既能交流经验、取长补短,也能锻炼自我、展示自我,是促进自我成长的绝好机会。

助力成才“畅渠道”

  “感谢有这样的机会,使我成了晋升通道的受益者。对我来说,这是一种鞭策,让我更加严格要求自己,做好本职工作。”前不久,制酒员工朱尤鑫通过竞争上岗被选拔为制酒十一车间副主管。

  从一名技术工人到管理人员,朱尤鑫说,得益于茅台始终秉承“员工是最宝贵财富,人才是最重要资源”的理念,不断用“实招”解决产业工人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问题。

  

茅台制酒车间

  早在2016年,茅台就研究出台了《关于加强技术通道建设的意见》《茅台酒酿造系列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管理办法》《茅台酒酿造系列技术职务聘任管理办法》等意见办法,持续扩宽员工成长发展空间,为技术好、创新能力强、解决实际问题过硬的产业工人打开了成长成才的通道。近三年来,共有200余人从工人岗位选拔到领导干部队伍,完成了约8000名产业工人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。

  “从普通工人到酿造师,每一次的成长都离不开茅台的关心和培养。”扎根生产一线三十余年,一级酿造师冯沛庆说,茅台给了他荣誉和成长,与茅台为伴,是他最值得骄傲、最幸福的事。

  

冯沛庆指导员工上甑

打通双向晋升通道、完善技能人才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机制、对技能人才予以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……随着一项项体制机制和务实举措陆续落地,“知识改变命运、技能成就未来”的理念在茅台逐渐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产业工人在平凡岗位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,切实感受到在劳动体现价值、展现风采的幸福。

  “这些举措对我们一线员工来说,真是一颗定心丸。”制酒二车间员工赵前程对成为像冯沛庆一样的酿造师的目标,更加坚定了。

  “我将不断学习新知识、新技术,努力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。”制酒二车间24班班长罗远飞由衷感叹,职业发展通道的畅通,是激励自己成长成才的最大动力。

  生产管理部部长牟明月介绍,下一步,茅台将结合产业工人技能特点和岗位需要,持续改革传统职业发展路径,全面打通技术职务通道,不断完善职位管理体系,全面提升产业工人队伍干事创业热情和活力。

全员创新“聚合力”

  “支架的位置不能固定,要轻便,方便随时移动,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建议?”

  “簸箕这么大,支架就要这么大,才能完全支撑起来。”

  ……

  制酒五车间29班晾堂里,“郑国风、王宗良劳模创新工作室”骨干成员徐鑫正带领大家围绕“上甑辅助支架”展开头脑风暴。

  

制酒五车间创新工作室例会

  “这对上甑员工来说,简直是福利。”制酒五车间14班上甑能手张超表示,由于上甑时会反复重复“下腰”的动作,为减轻劳动强度,劳模创新工作室深入各个班组开展调研,倾听员工诉求,萌生出研发“上甑辅助支架”的想法,以期通过技术攻关和创新发明解决技术难题。

  “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,能解决制酒生产的大问题,为车间带来大效益。”制酒五车间工会副主席张三毛说,“劳模创新工作室”自成立以来,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,激发了一线员工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,车间创新创造氛围越来越浓。

  

郑国风和工作室成员探讨创新项目

  截至目前,“郑国风、王宗良劳模创新工作室”开展了“降低吨酒耗水量”“降低行车耗电量”“深层糟醅取样工具研制”“模块式工具架研制”“不锈钢移动工具架研制”等创新项目,多个项目获得国家级、省级优秀创新成果奖等奖项。近3年来,共培养高级技师5人、技师2人、高级工37人、劳模6人,获评“遵义市劳模创新工作室”。

  在茅台,像“郑国风、王宗良劳模创新工作室”这样的劳模工作室共有8个,同时,还有创新工作室43个,近三年来研发创新项目52项,创新成果27项。劳模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集聚效应、辐射效应,围绕人才培养和创新创效目标,带动员工积极参与实践,为生产带来效益的同时,也在打造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上起到了积极作用。“郑国风、王宗良劳模创新工作室”领衔人、制酒五车间副主管郑国风说,“全员参与,勇于创新,工作室已成为解决生产一线重点、难点问题的攻关队,开展技术改造的试验台,员工技术创新的助推器。”

  

茅台厂区

  技能成才,激励保障,全面发展……如今,越来越多奋斗在茅台各岗位的产业工人,正朝着知识型、技能型、创新型方向迈进,用实际行动诠释“劳动光荣、创造伟大”的真谛,展现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力量与担当。下一步,茅台将不折不扣、精益求精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试点工作,探索走出一条贴合职工需求、契合茅台特色的“产改”之路,不断提高产业工人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唱响“咱们工人有力量”的时代强音。

浏览次数:

贵州茅台 (集团) 生态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

公司地址: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金钟经济开发区

联系电话:0855-3618629

版权所有 2019 黔ICP备17011675号-1经营许可证编号:黔B2-20050029